
一、梨園小梅花——自立自強,積極向上
生活中馮宛琪同學興趣愛好廣泛,特別喜歡唱戲,唱歌,尤其是愛戲如命,每天做完功課后,不但要練習唱腔,還要練習戲曲的基本功。
練功之路很是艱辛。她每天堅持練功1—3小時,無論春夏秋冬從未間斷過。剛開始時基功老師怕她吃不了苦不想教她,計劃先帶她一個月看看情況,并且告訴她如果想學第二天早上5點鐘練功場見。第二天早上四點半媽媽叫她時,睡得正香的馮宛琪聽說要去練工就一骨碌爬起。冬天四點的早晨,路上沒有行人,只有媽媽和她的影子陪伴。到練功場時,她就趕緊脫了羽絨服只穿一身薄薄的練功衣站在老師旁邊壓腿,凍得她直打哆嗦,老師說怕冷就好好練。三百腿踢完后開始搬腿,童老師把她的腿從90度搬到180度,就相當于把一張紙折疊起來,光想想就知道有多疼,從沒練過舞蹈的她疼得眼淚直流。老師說:堅持不住可以說。她邊擦眼淚邊咬牙堅持……一個半小時下來,腿已經麻木。老師把她的腿搬哪里移哪里,她都沒有感覺,更別提走路了。童老師讓只能讓媽媽把她背回家,當著老師的面她硬是讓媽媽扶著一瘸一拐的拖出練工場,出了門她趴在媽媽的肩上哭了。媽媽背著她心疼的邊走邊哭,“說什么明天都不練了”。聽媽媽說不練功了,她立刻停止哭泣。大聲說:那怎么行?老師就認為我吃不了苦不想教我,我才不會因為這點苦而半途而廢。晚上睡覺時,她擔心媽媽第二天不讓她練功就悄悄的把手機定了鬧鐘。就這樣堅持了半個月,童老師給媽媽說:這孩子是唱戲的材料,主要是能吃苦有志向,可以正式為徒,她高興地蹦起來,因為當一個戲曲名家是她的夢想。老師說:“所謂的名家就是苦水,淚水和努力澆灌出來的”。有了這樣的信念,什么苦和累她都不怕。
2020年底,學校排練《花木蘭》全劇,馮宛琪出演花木蘭。不巧,咳嗽了一個星期的她嗓子咳啞了。媽媽擔心天天排練對嗓子不好讓她停演,愛上舞臺的她說什么也不放棄。就這樣,早上起來喝完藥去彩排,彩排完后去輸液,輸完液后化妝上場表演。表演時她硬是忍住沒有咳嗽,演出結束后立刻直奔鄭州參加王紅麗師傅的收徒儀式。
一分耕耘一分收獲,在第十六屆河南省少兒戲曲小梅花獎大賽中,馮宛琪獲得小梅花獎金獎。2020年12月份到梨園春打擂,獲得梨園春小擂主。在梨園春排練《桑林收子》時被張付中老師稱為表演天才。同時還受到小香玉老師和程程老師的高度評價。
風雨過后見彩虹,每當手捧一張張榮譽證書的時候,馮宛琪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,一次次榮譽和鼓勵將帶她繼續勇往直前。
常聽老師和長輩們說,小孩子學唱戲就是傳承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。每聽到這話,她就覺得肩上沉甸甸的,原來學戲不是唱唱而已,而是肩負著神圣的使命啊!她暗暗對自己說,一定要更加努力,精益求精,不光自己唱好,還要帶動更多的小朋友也來參與和傳承……
二、公益小天使——心地善良、樂于助人
馮宛琪熱愛做公益,每當取得成績的時候,都不忘感恩回饋社會。經常利用業余時間到福利院、養老院、孤兒院、部隊、建筑工地、鄉里、村里唱戲。有一次,她去植物園和戲迷們一起唱戲,大家站起來把馮宛琪圍得水泄不通??粗蠹疫@么高興,她就把從王紅麗師傅、張曉英老師、連德志老師、李俊玲老師那里學來的段子唱給大家聽。有時會遇到一些腿腳不靈便的爺爺奶奶擠不進來,她又站到爺爺跟前重新唱……馮宛琪小小的愛心和事跡被刊登在《三門峽日報》上,還被“學習強國”河南平臺推送,這激發了她更加努力去唱戲,以更高水平唱給更多的人聽。
她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,班里的活動都積極參與,也為大伙獻計獻策。因為馮宛琪會唱愛跳,活潑開朗,經常帶著大家游戲中學,游戲中樂,同學們都稱她為開心果。
三、有志好少年——熱愛學習、品學兼優
馮宛琪勤奮好學,每次上課時總能做到專心致志地聽講、積極發言,及早完成作業,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,虛心接受老師的教育、和家長的教導。從不看電視,也不玩手機,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。經常利用課余時間,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知識,把讀書當成一種愛好、一種習慣,書是她最好的朋友和知己。迷戀讀書,善于動腦,所以每學期她都能獲得“書香少年”的榮譽稱號。
馮宛琪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標語爛熟于心,并與社會實際聯系在一起,她想到經常唱的花木蘭、穆桂英不正是殺敵報國,熱愛祖國的女英雄嗎?花木蘭女扮男裝替夫從軍,穆桂英五十三歲又統領三軍,這不都是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的最好楷模嗎?自己愛唱這些戲,觀眾愛聽這些戲,難道不也是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嗎?立志長大后也要做花木蘭、穆桂英一樣的女英雄。
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。未來的路還很長,只有自強不息,奮進不止,吃苦耐勞,才會取得更大進步。馮宛琪決定要銘記大家的鼓勵和鞭策,以愛心、恒心、信心托起自己的理想信念,爭當新時代的好少年。